欢迎您进入国画家李巾棠 字敬堂号雪野 的书画艺术网

个人简历

古人曰:“书画同源”,又曰:“梅花香自苦寒来”。李巾棠先生,得名师教诲,善花鸟、精于山水。近六十载在砚边苦度,形成了以书法为骨,墨彩交融,清新婉约的独特风格。自1985年入选上海市美术作品大展以来,参加国内外展览数十余次。获“东方之韵书画大赛”一等奖。作品时见于报刊及书画刊物,发表达上百余次。“上海教育电视台”曾作专题报道。是浦东新区成立后第一位在浦东举办个人画展的画家。传略载入《上海市现代书画家名录》、出版有《李巾棠画集》。

李巾棠:字敬堂,号雪野,浙江宁波压赛堰人。乙酉冬生于上海,1960年秋得著名画家乔木老师启蒙,从工笔入门、游艺于写意花鸟。后习山水、入室愚楼拜南派山水画大师应野平先生为师。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院特聘画师,上海市浦东新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浦东新区各界人士书画会顾问,上海炎黄画院名誉院长,浦东新区花木书画社名誉社长,上海老城厢书画会副秘书长,香港国际书画家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上海美协海墨画会画师,上海黄浦画院画师,日本北派山水画会会员,上海宁波同乡书画院画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1999年~2008年被上海教育考试院聘为美术类高考阅卷专家。

文/金忆

力攻山水

  重墨写黛山,白云伴我还;
  下笔应有情,更觅童心闲。
  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第四页     第五页     第六页
 
游艺花鸟

  点厾笔墨写花鸟,恩师教诲铭心中;
  四十三载师生情,熔入丹青意无穷。
  第一页     第二页
 
书法为骨

  欲得妙于画,当先妙于笔。
  第一页    第二页
 
李巾棠回忆录《雪野述事》公众号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陈翔

海派绘画,伴随着上海城市化的进展而蔚为壮观,自吴昌硕、任伯年等海派大师各领风骚以来,其创新的精神成为海派绘画传统中至为重要的部分。实际上,海派绘画的创新一方面是顺应了绘画发展的规律,在中国传统诗书画印相融相生的基础上别出蹊径,幡然出新;另一方面,也是机敏地捕捉住了时代的脉搏,将审美的时代性和大众化充分体现在绘画当中,适合了城市市民的欣赏口味,正所谓“笔墨当随时代”。

如果说海派绘画的这种时代性特点在解放前后一度趋于萎顿,因循守旧、陈陈相因之风伴随市井气息弥漫使得海派绘画几乎黯然失色。那么,解放初期,党和国家的文艺政策无疑给了海派绘画中兴的机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作为新中国美术最重要的理论基石深深影响了海派绘画的发展,许多在解放前靠着临古仿旧营生的画家们自觉不自觉地深入到了巨变中的生活,为了表现全新的生活内容,而自觉不自觉地打破了固有的程度,营建新的图式和表现技法。这其中,应野平先生的艺术实践明显地体现出时代的印记。他从纯熟的传统绘画高手到开创写意点厾山水新技法,其过程,印正了生活不仅是艺术的来源,也是改造艺术的原动力。

李巾棠的山水画,很好地承袭了应野平山水画的绘画精神,那便是在创作理念上,以写实为出发点;在绘画技法上,以写意为主要手段。写实与写意的结合,不是简单的拼合,而是将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关键一步,看似挥洒不羁的笔墨承载着严谨缜密的主观意志,而这种主观意志又来源于作者的生活实践,他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或者换一句话说,将情语与景语合而为一,其中又包括了思维的逻辑和生活的秩序,这,不仅需要画家有大量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也需要画家有对生活敏锐的观察,严密的思考,更需要画家能掌握与之相应的表现能力,这是一种不囿于固有程式的笔墨技法,新颖而又独特。

李巾棠曾师从乔木先生学习花鸟,又师从应野平先生学习山水,所以,扎实的笔墨功力使他的绘画技法能够应付自如;但是,他不滿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象海派前辈一样,努力探索,并且积极向生活寻求灵感,寻求创新的动力。为此,他行万里路,以造化为师,遍历名山大川,如武夷、黄山、峨嵋、桂林、雁荡,以及云贵川、黑龙江等地,无不留下他勤勉的脚印。每到一地,他会作大量写生,搜集创作素材,庶几实践了石涛的豪言:搜尽奇峯打草稿。

李巾棠的山水画注重生活气息,又强调笔墨的写意性,他的画多以线条为骨架,辅之以或淡雅、或浓烈的渲染;有时也以泼墨泼彩为主,稍事勾勒,亦别具情致。他的烘染,兼顾了写实性,巧妙地表现出山水的结构之美,同时也能发挥宣纸水墨的晕化效果,并且能够描绘出物象的立体感,远观如暏真山水,云烟万状,丘壑纵横;近暏则笔墨潇洒,勾勒皴染,皆能得心应手。在实践中,李巾棠有意地强调了线条在绘画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他甚至尝试以大写意的线条组合来构建山水画的框架,并且弱化喧染,表现二维平面感,使得画面平添了许多新颖感。

李巾棠的花鸟承袭了乔木先生严谨秀逸的画风,描写生动,笔墨滋润,一派平和明净。他将山水画的浑厚引入花鸟,在置景和渲染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使得他的花鸟画在清丽之余,又多了一分厚重和稳健。

李巾棠非常注重笔墨的锤炼,他深知中国画与书法的渊源关系,他十分重视书法的实践,临帖、创作,挥毫不倦。这保证了他对毛笔的掌握愈发得心应手,同时线条也更具质感,更富蕴藉。

李巾棠一直勤奋耕耘,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以谦谦之风待人,以惕惕之心从艺。面对当今轰轰烈烈的艺术市场,他也能潜下心来,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坚持下生活,画了大量的速写,并且认真总结自己的写生创作经验,真心地传授给学生,这份真诚,让人感动。

摘自200723日《美术报》

 
恩师 应野平 题词
云海图 68cm x 45cm   《朵云》第十四期刊出
秋山图 27cm x 69cm

刊于《书与画》艺苑星空
2008.2.28《联合时报》

下笔有情写黛山

恽甫铭

国画家李巾棠为“江南水墨画大师”应野平的入室弟子,画风颇似乃师而时有新意,作品以书法为骨,墨彩交融,清新婉约,

从小喜欢涂鸦的李巾棠是很幸运的,且不说学校美术老师将他启蒙引领入门,就说16岁受业于花鸟画大家乔木,继而又受应野平亲炙,于花鸟之后专攻山水,都是令人羡慕不已的美事。在两位画坛大家的亲授下,李巾棠习传统、师古法、悟画道,打下了扎实的文学修养和传统绘画的基础。虽然至今已30多次在上海、台北以及新加坡、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举办画展,出版多部画集,但他至今仍牢记着应野平为画展的题词:“学无止境,继续努力,不断进步,攀登艺术高峰。”

巾棠说:“应野平的山水画充满丰富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写生作品更彰显了他将传统与现代熔于一炉的高超技艺。”他曾数十次拿出写生稿求教于应野平,恩师看后鼓励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到名山大川写生,“搜尽奇峰打草稿”,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的画库。还说:一幅作品气清、骨雅、神秀了,品格才高雅。40多年来,李巾棠遵照师嘱勤学篤行,拥抱大自然,积累的写生稿何止盈尺!他继承应氏彩墨交融的大格局大气势,娴熟地用传统笔墨技巧映照当今华夏的多采多姿,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股水,然而作品呈现出来的格调和意境却有了别样的趣味。

武夷山写生归来,李巾棠激情澎湃,笔下的《武夷胜景》已是升华了的心中之山。他以粗犷豪迈的线条勾勒画面,群峰林立,烟云吞吐,似真也幻,墨象意趣,元气淋漓,笔墨纵横间,自有一股逸气绵绵不断地溢出。

写《黄岳云峰》则用泼墨泼彩画西海的群山,用点虱法画出浩瀚的烟云,云海汹涌中的黄山群峰傲然,寓天地之精气,含山水之灵秀,浓重中透出淡泊,清新中显出刚毅,气势磅礴而又妩媚秀丽----此景只应天上有呵。至于九寨秋韵、匡庐飞瀑、黄河壶口、泰山岱顶、豫园春光、狮城街景、日本京都……都是他写生后创作的精品力作。

巾棠说:具象、抽象、意象到心象,铸成了国人为之骄傲、西方望尘莫及的东方艺术的灵魂。而写生则让宋元绘画达到了传统中国画的巅峰。

中国画要振兴,传统须继承,但吐故纳新应成为当代艺术家义不容辞的担当,李巾棠沿者这条路稳健地不断攀登。

刊于 2010.9.20《新民晚报》


浙南连河村小景 在水一方 拙政园小景
刊于 2005.12 第159期《书与画》
2006.10.6 《大众卫生报》
2007.2.3 《美术报》
刊于 2005.12 第159期《书与画》 刊于 2005.12 第159期《书与画》
 
   欢迎留言 下一页 ICP证:沪ICP备10221038-1号  
 
 

力攻山水

  重墨写黛山,白云伴我还;
  下笔应有情,更觅童心闲。
  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第四页     第五页     第六页

 
游艺花鸟

  点厾笔墨写花鸟,恩师教诲铭心中;
  四十三载师生情,熔入丹青意无穷。
  第一页     第二页

 
偶涉人物

  画人本见拙,偶写也无妨;
  只望下苦功,大雅意气昂。
  第一页

 
书法为骨

  欲得妙于画,当先妙于笔。
  第一页    第二页